生命线上的逆行者
——记河北省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袁雅冬
记者丨金哲李彬
通讯员丨杨玫
“她出山就妥了!”年1月26日,鼠年大年初二晚上八点,在石家庄火车站候车大厅,由省内名医务人员和5名工作人员组成的河北省首批赴鄂抗疫医疗队集结完毕,大家表情凝重,但看到58岁的呼吸科专家袁雅冬出任队长,大家心里都有了底。
我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左起:刘烨星、夏鹏举、李岩、袁雅冬)(袁雅冬主任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李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护师夏鹏举,重症医学科护师刘烨星4人迅速集结)
“从SARS到甲流,发生重大疫情,袁主任都是亲自挂帅出征的。”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袁雅冬的同事李岩脸上自豪感满溢。
截至1月25日24时,全国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例,死亡56例,重症病例例,其中武汉的疫情最为严重。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量每天成倍增长,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毫不畏惧,临危受命,带领医疗队逆风而行,火速驰援武汉。
“我们在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主持人白岩松在今年春晚的这句话,让无数观众落泪。赴武汉之前,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袁雅冬作为专家组成员,就已经前往江苏等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次,她再出发。
不忘党员初心带病驰援一线
太冷了,真的太冷了。我们的治疗区域,为了避免传染病毒,中央空调全部都关了。
每天早上8点,袁雅冬会医院感染病区的医生更衣间。为了方便工作,防护服里只能穿单薄的衣服。实在扛不住冻了,袁雅冬就在前胸后背贴上两个暖宝宝。
“去武汉前,医院输了一周的液,没有跟我们说,都没有好利索。”袁雅冬的女儿朱紫嫄身在河北石家庄,对妈妈的处境非常担心。袁雅冬在出发去武汉之前,由于工作劳累,患上普通肺炎,她偷偷在早上上班前和下班后给自己输两次液,科里大部分人都不知情。
“她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她从1月1号开始就得了普通肺炎输液了,这期间还要外出指导工作,除夕晚上才回来,又输了三天液。”在记者跟袁雅冬通话时,医院病区的李岩抢过电话。从袁雅冬生病到我们采访时,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她都没有好好休息,还在吃着药。
“妈妈总是说‘没事,放心吧!’可是我觉得她们工作环境肯定也不怎么好。”即使非常惦念,朱紫嫄也不敢总打搅妈妈,她每隔两天,拣妈妈吃饭时间,简短地通个电话。
医疗队员迅速投入到武汉抗疫一线工作
医疗队员迅速投入到武汉抗疫一线工作
医院是武汉市新型冠状病医院,但医院,在这里工作,做好专业的防护尤为重要。这里的住院楼共有4层,张床位全部住满了确诊病例,高负荷的工作让这里原本的医护力量压力倍增。河北援鄂医疗队到达后,主动承担起了3个楼层名患者的治疗工作,袁雅冬作为队长,不仅每天要挨着查完这些病房,还要进行多方协调。有些队员累倒了,她就抽时间去照料,确保每一位队员安全。
毕竟是在外地,跟在家还是不一样,因为要熟悉环境,在家你进去了,把活干了就完了,对吧?在武汉好多事情需要沟通,需要协调。
袁雅冬的团队经过几天的磨合,工作开展越来越顺畅。
医疗队员迅速投入到武汉抗疫一线工作
我看天天都有孩子们在交入党申请书,在这种状态下真是很难得。
袁雅冬习惯把年轻队员称作孩子,他们跟她女儿年龄相仿,作为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看到孩子们这一举动欣慰极了。无论是年SARS病毒、年“肉毒毒素中毒”,还是年“H1N1甲流”肆虐,从组建病房到一线救治、指导会诊,袁雅冬都冲锋在前、任劳任怨。她的这种拼劲儿,深深感动着每位队员。
“可以说袁主任在省内呼吸科,业务是数一数二的,事事都带头,安排工作没有说过不行,她说我是共产党员,就该这样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时保军一脸笃定。
践行医生使命履行老师职责
“每周一妈妈出诊,我不敢给她打电话,半天就得看80多个病号,强度很大,又得快,又得让患者满意。”女儿朱紫嫄既理解妈妈,又心疼妈妈。医院作为河北医院,就诊患者众多,医生们压力很大,袁雅冬出诊时平均3分钟就得看一个病人。
年,SARS病毒全国肆虐,袁雅冬冲在一线,在二院病房一干就是两个月。那一年女儿朱紫嫄15岁,上初三,正是要劲的时候,连中考也没能陪在女儿身边。“我家人都特支持我,特理解我,要不我也不能做到像这样抬腿就走。”袁雅冬一直觉得亏欠家人。
袁雅冬对患者和蔼可亲,而对自己的学生却要求极为严格。
“她总说,医疗行业与别的行业不一样,细节的失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这批学生没有不挨训的,女学生没有不被训哭的。”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海中,从毕业实习就跟着师父袁雅冬,一跟就是十几年,他觉得师父做人为师都极其严格。
张海中当年是河北医科大学7年制本硕连读高材生,个人也很要强,自认为病例写得不错,经常得到别的科室主任夸奖。但是在袁雅冬主任那里就过不了关,她会逐字逐句改,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修改意见针针见血。
“对学生非常严谨。经常半夜打电话辅导,发邮件,义正辞严地批评。”女儿朱紫嫄从妈妈身上深刻理解到什么是“责任心”。
“她是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辈,为人处事的榜样。”张海中感觉师父当年的教诲,是他一生的财富。
袁雅冬主任到驻地后迅速开展工作
从业36年来,袁雅冬始终以严谨、求精、真诚、奉献的工作作风,践行着医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作为呼吸专家,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疑难危重症的诊治水平已获业内人士广泛认可,是我省呼吸病学术带头人之一;她潜心科学研究,在肺血管疾病、慢性气道炎症如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肺部感染等方面探索研究,参加了原卫生部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指导的研究生已经毕业70人。
大医精诚不懈前行医者仁心书写大爱
袁雅冬主任到驻地后迅速开展工作
有勇有谋才能打胜仗。除了勇敢,医术精湛是袁雅冬最大的底气。
“我们把最好的呼吸科专家贡献给了武汉。”张海中得知58岁的师父还冲在第一线,双眼泪目。每当发生重大疫情,师父总是冲在最前面,病人是她永远的牵挂。
年,H1N1甲流肆虐全国,袁雅冬临危受命组建团队,作为呼吸领域专家,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当年12月的一天,在医院重症监护隔离室,一位30多岁的孕妇即将临盆。“孕妇患有严重的传染疾病甲流,上着呼吸机,处于隔离状态,剖腹产去不了产房。”张海中觉得这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困难,袁雅冬胸有成竹,在组建团队时,她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她知道孕妇是易感人群,在挑选队员时,专门要了妇产科医生。就这样,她们紧急把重症监护室改造成临时产房,环境消毒、麻醉支持……一个小时后,小男孩平安降生,无一人感染。
“这个产妇家里非常困难,医院治疗费用近十万元。师父说,要是她付不起治疗费,我来出。”张海中一直被师父的善心深深地感动着。抗击甲流疫情期间,团队成功为30位重症产妇顺利接生。
“全国第七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河北省卫生应急先进个人”……袁雅冬以卓越的成绩获得了行业的认可和患者的尊重,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们。
“这些年除了去外地出差,她不分节假日,每年春节初一初二都会去重症室查房。我们从来不会制定假期一块出游的计划,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朱紫嫄对妈妈的工作状态早已习惯。
传染病人也是病人,我们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辱使命,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们有信心。
3个,7个……越来越多的患者达到了治愈出院条件,袁雅冬内心的压力减轻了几分。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
河北共产党员
全面
深度
权威
专业
给你新鲜好看的本地党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