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册,四类人群建议收藏 [复制链接]

1#

主编

欧小宅(壹心理)

Ina(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志愿者团队)

作者

欧小宅,笛子,刘羽珊

HelenY,奥利奥,绿子

今天的推文有点严肃,希望你耐心看完,因为很有用。

壹心理邀请了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志愿者团队,一起写了这篇文章,给身处疫情中的普通人、医护人员、病患、家属提供一些思路。

这些人,包括了你和我,还有我们的爱人、爸妈、同学、挚友。

无论是身处飓风的中心,还是外围防守,很多人神经紧绷,无时无刻刷手机。

看到新视频、新消息,越看越气,一时没忍住,哭了起来。

头疼,饭吃不下,晚上睡不着,早上五点就醒。

这是我们的身体在报警:你的心理超负荷了,亲。

情绪十分隐蔽,我们先别急着下判断。

回想一下,跟之前比,最近的生活有没有出现以下的变化:

1、睡眠障碍。晚上睡不着,早上起得早。睡着后做噩梦。

2、没胃口,吃不下,吃什么都不香。

3、原本有些头疼、牙疼的老毛病,突然又出现了,比之前严重。

4、无时无刻在看各种信息,甚至主动去搜集信息,完全停不下来。

5、饭量不变,体重变轻,头发掉了很多。

6、特别生气,会憎恨没有做好的人,回复帖子会气得发抖。

7、别人开心放松,也会感到生气,认为对方不合时宜。

8、总担心自己生病,老觉得自己跟患病症状对应上。

……

如果短时间内发生了类似的变化,那么你可能出现了替代性创伤(vicarioustraumatization):

“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通常来说,这是医护人员、社工等近距离接近灾难的人才会出现的情况。

但是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任何人拿起手机,都会被信息包围,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于是,我们被拽到情境中,难以抽身。

这不是什么性格缺陷,同理心强、共情力强的人,更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

一条有关替代性创伤的微博下,有五千多条回复,点赞十七万多。

我们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