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立OR私立,孩子的第一次肺炎让我明白了 [复制链接]

1#

每当秋冬换季,对妈妈们都是噩梦一场,气温变化,细菌病*进入活跃期,孩子因为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就中招,尤其是在幼儿园或者公众场所频繁出动的宝宝,更是增加了交叉感染和接触各种流行性病*的机会,即便做了各种保护工作,也是防不胜防。

由于母乳喂养,我们家宝宝(Ethan)的体质一直算是不错,只要是普通病*性感染,都能在家护理自己扛过去,直到国庆前夕,本来计划要开始断奶,Ethan在结束一段长途旅行回来后,突发了一次急性支原体感染肺炎。这对于医院看诊的妈妈而言,算是遇上史上最大难题。

在宝宝没有出现特别严重问题之前,我一直有接受各类循证医学体系下的儿科科普,对一些常见疾病和用药也有一些了解,但是这次突发肺炎,彻底让我站不住脚。

孩子医院?

宝宝肺炎了,一定要输液?一定要住院观察?

医院得到的答案总是与网上科普不同?

私立诊所除了贵、人少、服务好就没了?

回顾宝宝的病情发展,我似乎找到了一些规律和答案:

9月22日(急性发作期)

早上,宝宝开始出现咳嗽,当天晚上开始发烧,紧接着开始喘息,呼吸困难,来势汹汹,因为喘得厉害,大半夜的我开始徘徊,医院?这时候,我马上打电话给广州和睦家急诊,值班护士询问完症状后,医院,原因是呼吸频率太快,孩子容易缺氧,家里又没有备用雾化机器和药;

由于我们住在珠海,紧急情况只能在附近就医,我们马上带孩子来到珠海妇幼急诊科;医生上来马上开单验血,并开药雾化止喘,验血报告医生马上判断是细菌感染,直接开了抗生素和一堆药,让第二天白天复诊;

9月23日(复诊诊断肺炎)

宝宝发烧、咳嗽依然没有好转,我们来到妇幼门诊,医生听完肺部情况后,建议马上拍胸片,胸片结果医生下了肺炎的结论,并要求马上入院输液治疗;这时候,我第一直觉是能不住院尽量不住院,因为宝宝精神状态不错,吃喝拉撒正常,喘息雾化后效果明显,和医生一轮艰难沟通后,最终选择在门诊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激素,坚持雾化和服用药物再行观察;

9月30日(复诊明确支原体肺炎)

宝宝的喘息症状因为雾化得到了很好的缓解,肺部听诊好了很多,但是发烧一直不退,最后医生化验支原体,结果提示支原体感染,口服阿奇霉素1天后,马上退热,且病症快速好转,阿奇一个疗程后,几乎所有病症都已控制,为了巩固避免反复,再坚持服用了阿奇美素一个疗程,本次肺炎抗战阶段性胜利;

这次肺炎,我们整个看诊和医院完成,由于中间出现很多不确定和矛盾,我也同步线上咨询医院儿科医生,以求安心。

事后总结,发现很多权衡利弊后的决策是正确的,例如没有让宝宝立刻住院,用药精简,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但是,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决定,例如选择抗生素输液,但背后都有其无奈和原因。

下面,我总结了几个妈妈们经常会在门诊遇到的问题,结合我们宝宝这次肺炎的看诊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体会:

科普告诉我们,发烧24小时后的血常规检查才准确,医院一去就让抽血?

由于Ethan这次出现喘息且呼吸困难,我选择了马上到急诊就医,医院的规定动作,听诊→开单化验→看报告开药;但实际上,医院的医生一直在做的科普是,宝宝发烧24小时后,做的血常规才更准确,如果没有特殊不适,例如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等,可以选择在家口服退烧药(超过38.5度)或者物理降温(低烧状态)观察。因为白细胞会在细菌入侵时积极被调动,去对付入侵的细菌,而这个调动是需要时间的,因此,通常要等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候,血液检查才能准确显示出体内的病菌反应。

那为什么医院上来就要化验呢?原因可能有这两个:

1)公立门诊人山人海,看病病人多,医生没办法一一详细问诊,去仔细判断病人的情况,结合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对症下药,减少漏诊误诊风险;要知道,儿科向来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科室之一;

2)医院要盈利,医生也有KPI,检查费是一块重要收入来源;

宝宝诊断肺炎,一定要住院吗?

答案是不一定,轻度肺炎可以在家里或者门诊治疗。关于肺炎什么情况需要住院治疗,我的儿科医生给我参考的指征是这么描述的:

Ethan这次肺炎,妇幼的医生是强烈建议入院治疗,理由是病情发展过快,门诊输液量有限,入院观察更妥当;考虑到宝宝并没有出现太严重的症状,且门诊治疗是有效的,住院交叉感染风险大,且疫情原因,家长只能单人陪护,和医生商量后,我们最终选择了门诊治疗;

宝宝肺炎,一定要输液吗?

同样是不一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指南,都指出轻度肺炎的孩子,如果饮水和摄食能够保证液体摄入量,那么就不需要常规静脉补液,即使要用抗生素,一般也是首选口服,并没有证据证明,静脉注射效果比口服效果更优,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只有当出现重度肺炎、肺炎并发症,或者宝宝吃不进口服药或者反复呕吐导致药物口服无法吸收,才会考虑静脉使用抗生素。

在珠海的一些医院,有些已经取消了门诊输液,就是为了规范过度治疗;说到这里,有些妈妈会疑问,那为什么Ethan还是选择了输液,理由是妇幼医生非常坚定不同意口服,不住院已经是网开一面了,输液肯定逃不掉;因为宝宝这次肺炎来势汹汹,作为一个没有医学背景的妈妈,又没法带他去广州私立就医,我只能选择信任并尊重妇幼医生的建议。

医院喜欢开很多药,西药+中成药/复方冲剂,基本是标配,这些药都要吃吗?是否有风险?

在Ethan这次肺炎之前,我的一个好朋友就和我分享过她的用药经验,因为社保原因,她每医院就诊,化验和开药都会在那边完成,医院一般都会开很多药,而有些药物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甚至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她每次看诊结束后,都会再到卓正挂个号去让医生把药进行筛选,现在想起来,这也不乏是一个好办法。

Ethan这次肺炎,除了输液外,医生还开了很多口服药,谨慎起见,我让广州的儿科医生复查了一下药物清单,最后从中剔除了几款无关紧要的中成药和复方冲剂,其中一个就是小儿氨酚*那敏颗粒;

之前丁香妈妈有一篇文章“你还在给宝宝吃小儿氨酚*那敏吗”中就提及,儿童复方感冒药,里面含有很多针对感冒症状的药物成分,例如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等,在发达国家,6岁以下儿童是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美国FDA甚至建议2岁儿童禁用,原因很简单,此类药物长期过量摄入,存在风险,且通常家长在不知道里面的有效成分时,同时使用退烧药,可能会导致剂量过量;

最后,引用一段我的好朋友分享给我的话,作为一个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学博士,他很坦诚地告诉我:

每一个医院的医生都希望能够很有尊严地、优雅地践行循证医学,但是,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他们在临床上会遇到各种阻力、压力、也有无奈;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负责,不够优秀,很多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们要相信,未来的医疗环境会越来越好;

现在如果你有条件,那就带你的孩子去靠谱的高端医疗诊所就医吧,在那里,你能体会到更好的服务和真正的“循证医学”体系。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行,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1、如果您选择医院就诊,请尽量选一个适合自己、好沟通的医生,有时候,未必职称越高越好,有些年轻医生理念新,知识迭代更新更快;如果您选定了他,请充分信任他,当出现异议时,请积极和他沟通并争取达成双方共识;

2、如果您无法判断判断孩子是否需要送医,可以选择线上问诊,将孩子的情况、照片、视频发给医生判断,是继续观察护理,还是需要马上就医;线上问诊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而且很多好的儿科私立诊所,都有开通线上问诊服务;

3、在当下医疗环境下,为了避免过度治疗,家长可以选择多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