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说完肺炎,说说支气管炎1儿童 [复制链接]

1#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0.html

在前面几天,我连续写了《我们该如何诊断肺炎》、《CT检查对肺炎诊断是有益的吗?》、《肺炎病人该如何治疗?-----看看有多少颠覆你的观点》。但迟迟没有动笔写:支气管炎。

因为,支气管炎其实更难讨论,尤其是涉及儿童时。毕竟,对儿童肺炎来说,跟成人的区别要点其实就是:

病原体差异(更多病*感染,尤其是5岁内)

更不主张X光检查(有其他更好措施,且放射辐射风险更大)

但整体差别不是很大。首选药物还是阿莫西林(剂量有差异);有流感病*测试阳性则抗流感病*。只是,成人流感病*肺炎的初始治疗阶段应经验性抗菌治疗(这是颠覆我观念的新观点),而儿童该怎么做还不清楚。(参考《肺炎病人该如何治疗?-----看看有多少颠覆你的观点》)

医学就是这样不断否定中前进。

那么,作为读者的你会习惯这种否定吗?本篇讨论广义上的支气管炎里的特殊分类:毛细支气管炎。可能会有很多很多对习惯看法的否定。

医学就是在不断否定中前进

一,什么叫毛细支气管炎

中国很多医生仍使用「喘息性支气管炎」这个诊断名词。但这个做法不对。因为国际上不用这个名词。

统一、规范的名词使用便于沟通交流。在名词不统一下,很容易各说各话,不知所云。

实际上为什么不用「喘息性支气管炎」?因为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存在伴有喘息的「支气管炎」。加「喘息性」这个形容词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指导价值。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就定义很明确。它指的就是:2岁内儿童主要累及小气道(细支气管)的下呼吸道感染。为什么是2岁内?因为他们的小气道的确很「毛细」。

注意主要是「细支气管」那段的病变!

毛细支气管炎其实主要还是1岁内儿童发生。1岁到2岁相对少见。所以也有学者把它定义在1岁内。但目前主流习惯是2岁内。

从病理上来说,2岁内儿童的细支气管很细小。一旦发生感染,细支气管的水肿、过多的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等等,便导致小气道阻塞、肺不张。

对于更大年龄段的人来说,细支气管的内径没那么小。炎症发生后不至于那么突出的气道阻塞。因此其疾病特征、治疗反应就有较大差异。

这就是为什么定义出「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发生在2岁内,尤其是1岁内儿童身上

二,病原微生物

呼吸道合胞病*(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最常见,其次是鼻病*。再随其后的有:

副流感病*、

人类偏肺病*、

流感病*、

腺病*、

冠状病*

人博卡病*

除流感病*具有实际意义外,并没有必要筛出其他病*。毕竟无针对性的抗病*治疗。但需注意,实际上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并不见得只有一个病*感染,多个病*共存感染也不少见。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冠状病*。但这里主要是指几个经典的冠状病*。至今为止的3个高危冠状病*似乎并不带来毛细支气管炎。哪怕带来也并不危险。(参考《你需要知道的冠状病*知识》、《治疗新型冠状病*感染的可能性药物……》)

年爆发的H1N1流感病*在世界范围内杀死很多人

三,症状特征

通常先有感冒样症状。比如

低热(≤38.3°)----注意是直肠测定的结果;(参考《疫情情况再研讨-----新加坡抗疫情模式有什么可借鉴的?》)

鼻塞、

流涕、

打喷嚏

然后1-3天内出现:

咳嗽、

呼吸频率加快、

三凹征(肋间、肋下、胸骨上的凹陷)

哮鸣音、

湿啰音

通常起病3-5天时病情严重度到顶峰,然而接着病情开始改善。这主要体现在呼吸频率、用力呼吸、缺氧状况等呼吸窘迫症状有好转。但咳嗽平均持续8-15天,90%在21天左右消退,但约10%可持续4周以上。

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危害是:

脱水

呼吸暂停

虽然也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衰竭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尤其是没有基础疾病的发育正常儿童。

呼吸窘迫是重要提示

四,诊断陷阱!

对于经验丰富医生来说,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初步评估时,有如下之一提示则要警惕:

出生90天内儿童应特别评估

呼吸频率≥70次/分,缺氧风险大

皮肤发绀

指脉氧饱和度持续偏低(通常≤95%,但要注意海拔的影响)

三凹征

鼻翼扇动

医生查体发现其他重要可疑异常(比如,心脏杂音)

如可以,建议针对有上述任何之一者应考虑肺部超声评估。如缺乏可靠的肺部超声评估技能,则可考虑X光胸片检查(不是必须)。对于病程≥6天时,病情还未改善者也应做此考虑。

还需警惕显著增高1岁内儿童死亡的疾病:百日咳、麻疹!

1,百日咳

在《被大量漏诊的婴儿杀手病------百日咳》一文里我就强调大家不可忽视。它的表现的确跟毛细支气管炎有相似处。如医生没有常规鉴别百日咳,则很容易漏诊百日咳。

通常,百日咳有突出的强烈咳嗽、特征性的吸气哮鸣等征兆。但在1岁内(尤其是4个月内)儿童身上不明显。反而表现会更频繁更严重的呼吸暂停、并发肺炎。

了解家人是否有强烈、病程较长的咳嗽,这对避免漏诊百日咳是有帮助的。

漏诊百日咳会增加儿童死亡风险。而且,百日咳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脂类药物)。如能及早发现就可以避免悲剧。

2,麻疹

经典麻疹表现是不容易误诊的。但现在越来越多不典型的麻疹出现。如果医生对麻疹缺乏认知,则比较容易误诊。

麻疹的最大危害是继发性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未来细菌感染、病*感染等等风险。这种独特的继发性免疫力下降是绝无仅有的!

百日咳是飞沫传播,麻疹是空气传播!

五,治疗

简单的概括:没有药物可治疗。

这个病是一个经典的自我康复疾病。医生、家长要做的就是支持、支持、支持。直到孩子自己康复。很多看似有用的治疗措施,很可能增加副反应,增加死亡率。因此,不治疗=最好的治疗。

不需治疗,但需要如何支持呢?

1,保证营养、保证不脱水。对于6个月内儿童,主要是喝奶;6个月以上可适当喝水。过多喝水可能挤压胃容量,导致营养不良。这点要小心。

2,鼻腔清洁:用温盐水滴鼻,用负压吸出。从而减轻鼻腔阻塞。虽然无高质量证据支持,但也没明显坏处。

3,吸氧。有条件可以加温加湿吸氧,保证指脉氧高于90%-92%。当然本身指脉氧理想的孩子不需要。

4,住院的重症病患,可尝试一次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如使用后未见效果则不再使用。实际上,如治疗有效则并非毛细支气管炎!其实更可能是哮喘的极早期。但因为区分困难,所以尝试下看看。

需注意避免的治疗:

1,不要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

2,不要雾化吸入治疗----不管什么药物。因为增加感染风险,增加喘息风险。

3,不要抗生素等。除非确定继发细菌性肺炎。

4,不要……

再强调一遍:不治疗=最好的治疗。

补充阅读:

1,《该如何诊断、治疗新冠状病*感染?》

2,《当CT检查说你是肺炎,而你觉得不是的时候……》

3,《儿童感冒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下)》

4,《腺病*与感冒、咽炎》

……

参考资料:

1,Uptodate临床顾问

2,《NICE指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NG9)》

聂顺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