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肺部有结节已成为当下的普遍“流行病”。约有80%的人在体检中做过胸部CT的人都会发现报告上出现“肺部有结节”的字样。只不过有的是单发小结节,有的是多发小结节。很多人觉得单发肺结节就已经怪恐怖的,看到“多发”更是两眼一抹黑,仿佛下一秒就要坍塌。这多发肺结节究竟是什么情况?它是否比单发肺结节性质更严重?它会不会发生恶变?种种问题萦绕在心头,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逐一解惑。
什么是多发肺结节
临床上根据发现的肺结节数量,将肺结节分为单发性结节和多发性结节。多发性结节就是指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筛查,发现肺部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肺结节。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多发肺结节比单发肺结节严重?
很多人对肺部多发小结节确实不太了解,觉得肺部有多个结节肯定比单个结节更危险。诚然,多发肺结节较之单个肺结节,所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更多,但不一定更严重。
导致双肺多发性结节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的原因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患者因结节病、矽肺、粟粒性肺结核、真菌感染、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疾病,从而引发双肺多发结节。
第二类,肺转移瘤、肺泡细胞癌、以及肺部多原发性肿瘤也是导致双肺多发性结节的一大因素。简单来说,肺癌患者在将原有的癌治疗完毕后,经筛查后发现肺部又出现新的肿瘤病灶,该病灶也会引发双肺多发结节。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唯有明确病因后,方能对症进行随访观察、治疗。
多发肺结节是否会癌变
很多人之所以谈“结”色变,是因为他们觉得肺部有结节约等于肺癌。
临床数据显示,临床上约有90%的肺结节为生物惰性结节,即结节生长缓慢,对于人体伤害不大,更不会发生癌变。而且,多发肺结节与单发肺结节的判断基准一样,区别只是在于需要判断的结节数量增多了而已。而且,相较于单发结节,多发结节恶变概率反而更低。
目前我们已知与结节生物活跃性与否的相关因素包括:
年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肺结节恶变的可能性与癌变风险也相应增加
体积、大小
临床将肺结节按危险程度分为低、中、高危三档。肺部直径小于3㎜的属于低危险结节;5-8㎜的属于中危险结节;大于8㎜属于高危险结节。通常来说,体积小的结节大部分为惰性结节;而结节越大,发生恶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形态与边缘
结节边缘如果出现了不规则、扩散,或是有分叶、空泡、毛刺、血管聚集、胸膜凹陷等特征,需要高度怀疑癌变的可能。
密度
临床根据结节的密度,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而论危险程度则依次为: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
生长趋势
活跃度较高的肺结节生长速度较快,而惰性结节随时间推移大小不变
出现多发肺结节如何筛查
「低剂量CT」是目前国际公认早期肺癌筛查影像检查“金标准”,并在重视健康管理的体检人群中应用广泛。但要精准评估肺结节的生物属性、在结节出现恶变风险前提前规避,光靠影像学检查显然还不够。
血液肿瘤标记物-「七种肺癌相关抗体」经美国梅奥诊所研究证实,可比影像学提前预警肺结节、早期肺癌的异常信号,该筛查能检测出小于1cm的肿块,并且在肺癌早期无血管期就可以检测出异常信号。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与胸部平层扫描不同的是,该筛查操作方便,无辐射危害,采集常规2ml的静脉血样就能精准预判结节的生物习性或肿瘤的侵袭性。联合胸部CT检测结果一起看,辅助医生有效进行肺结节分层管理。
筛查过后,定期随访很重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根据结节的大小,选择3-6个月或者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如复查后发现结节没有变化则可以延长时间继续随访。经长期随访,结节没有大小变化,或者结节变小了,基本多为大多为惰性结节或炎性结节;若是随访后发现结节性状、体积又发生了变化,则需要引起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