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某一天,吉林某研究所内,一实验员小李正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原来,明明年龄才30岁上下的他,近来身体却频繁出现“信号”,常常不明缘由的头晕、乏力,导致他工作上都无法精神集中,甚至说,已经严重影响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开始,小李也怀疑是身体出了什么毛病。医院,每一次,医生给出的诊断都是:身体各项指标良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身体一直不见好转,偏偏又查不出病因,为此,小李费解的同时,又不免有些恐惧,以及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就在小李胡思乱想之际,办公室的门突然响了,小李连忙整理好心情,抛开杂念,扬起笑脸,起身开门。不出所料,来人是小李的女友,这还是女友主动提出的,今天中午的时候来小李的公司。两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还都是事业上升期,渐渐的,办公室就成了两人偶尔的约会场所,所以这也不是女友第一次来小李的办公室。
只是奇怪的是,这一次,女友一进门,就开始左右打量,像是在寻找什么。小李一边好奇的问出声,一边顺手拿起桌上自己的水杯递给女友。可没想到,女友才喝了一口,突然来了一句:“这水不对,密度有问题,有点儿太稠了!”
闻言,小李大惊,先是有些难以置信,然后心里陡然有些不安起来。水杯里的水就是普通的矿泉水,小李每天都在喝,怎么会突然变稠了呢?要是女友的感觉没错的话,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这水有问题!
当然,小李也并没有怀疑女友的判断,相反地,他更相信是水有问题。因为女友同小李一样,也是化学博士出身,甚至专业方面的东西,女友更是有着更强的敏感度。
而之所以小李会心中不安,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最近不明原因乏力、头晕的症状,他突然就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那么到底两者有没有关系呢?小李决定对水杯里的水进行化验,一定要得到一个结果。
因为小李所在的公司本就是研究院,而他本人更是其中数一数二的研究员。小李有条不紊准备化验,第一步就是先取出水杯里一部分水蒸干。结果在看到水汽完全消散,杯中却还残留一些晶体的那一刻,小李心都凉了半截。这些晶体的出现,再次肯定了小李水杯里的水有问题。
强忍着怒火,小李继续对晶体进行化验,结果检查出来的结果,让小李两人胆战心惊,原来水中含有的东西是叠氮化钠。同为化学博士,小李对叠氮化钠再熟悉不过,尤其是不久前,他还在实验中用过。叠氮化钠可以说是实验室中的“常客”,它是一种防腐剂,在实验中应用诸多。不过,同时叠氮化钠又是一种非常强效的*药,被划入剧*行列,即使摄入相对较小剂量也会导严重的中*反应。而如果误食叠氮化钠,一般表现为低血压,头晕、头痛或心悸等等症状。
其实,身为化学博士,小李对叠氮化钠早已烂熟于心,所以在看到化验结果的那一刻起,关于叠氮化钠的应用、危害等等信息就立刻涌入脑海。可也正是因此,小李又惊又怕,因为摄于叠氮化钠的表现症状,每一点都和他最近的症状对得上,毫无疑问,小李就是叠氮化钠中*。然后,病因找到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难题,谁会给小李下的*?目的又是什么?
对于背后凶手,小李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他自认为自工作以来,工作上是兢兢业业,对人上赤诚相待,从没有和人发生过矛盾。所以对有人给自己下*,甚至到要人命的地步,小李当事人表示匪夷所思!
倒是小李的女友敏锐的指出几个问题,关于凶手还是有迹可循的。其一,知道用叠氮化钠下*,显然是个内行,也就是也是懂化学,或者是搞化学的。其二,无论是公司,还是小李的办公室都不是外人能随意进出的。其三,前面说了叠氮化钠是剧*,所以它也不是轻易能弄到手的,反而因为小李所在的公司,实验中常有到的缘故,叠氮化钠在小李公司的实验室反倒很常见。综上,女友认为背后凶手,最有可能的是小李同公司的同事。
实际上,这一点小李并非没有想到,他也不是什么蠢人。既能轻易拿到*药,还能悄无声息将药下到他的水杯,能满足种种条件的绝对就是小李自己身边之人。而且,小李还慢慢回想起来,头昏、乏力这些症状,在他在公司上班时候尤为严重。但是每当周末休息、放假回家时,又轻松很多。以前是没多想,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太多太多的巧合了。
只是光是公司共事的同事的话,范围也太广了,具体到底是谁下*?小李真的没有一点儿思路了,他笃定自己本本分分,没有得罪任何人。女友也是知道小李的为人,两人实在想不到更多的线索。即使现在报警,没有证据也不能将凶手立刻绳之以法,反而有可能打草惊蛇。后来,小李的女友建议,先在办公室里偷偷安装一个微型摄像头,等待凶手自投罗网,同时也拿到了证据。小李想了想同意了,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一天后,小李装好摄像头,而且还是一下装了两个,一左一右,将小李的工位度全监控。而白天的时候,小李还是假装什么都没发现,继续认真工作,偶尔还表现出自己身体越发不适。但到了晚上,小李就悄悄在自己的寝室里查看摄像头拍摄的视频。
一开始一连两天摄像头都没拍下任何东西,直到第三天晚上,小李发现,在中午午休时分,办公室空无一人时,一个红黑衣服的男人悄无声息出现在办公室,并且径直走向小李的工位,脸上还带着防*面具,手上拿着一个东西,往小李的水杯里倒,做完一切后又悄悄离开。
尽管红黑衣服的男人带着面具,可小李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因为这个人小李太熟悉了,是他的同事兼舍友—孙亿。就在小李看监控的那一刻,两人还同处一室,并且刚刚还在相谈甚欢,可现在小李只觉得毛骨悚然。
本来,在拍到凶手的下*全过程后,按照之前的打算,小李应该立刻拿着证据到派出所报案。可因为是孙亿,小李总想给他个机会,如果孙亿能收手,他不会将事情闹太大。
于是,第二天,小李和孙亿一起吃饭时,他开玩笑似的对孙亿说道:“你对我没意见吧,有意见要当面说啊,大家都是兄弟。”其实,小李的暗示很明显了,意在提醒孙亿,有事当面说,不要背后动刀子。可是最后,小李还是失望了,因为他等啊等,没等来孙亿的道歉,反而还拍到他再次下*的证据。
最后在年1月,小李整理了所有的视频证据,到派出所报了案。因为证据确凿,且事情性质恶劣,警方立即将孙亿控制。而孙亿也承认了罪行,交代自己下*的事实,而且前前后后一共高达1.3克。
可别小看了这1.3克,叠氮化钠是剧*,这个计量已经足以*倒一个成年男子,要不是中途被小李女友发现,现在小李的情况堪忧。
那么孙亿为何下*呢?按照小李所说,两人可是关系不错的好同事。可惜的是,这只是小李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孙亿的恶念来源,说到底,离不开两个字“嫉妒”。孙亿其实算得上小李的前辈,小李到公司实习时,还是个学生,而孙亿已经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小李才开始熟悉工作和公司时,还是由孙亿带的呢。那个时候,两人的关系着实不错。
可是后来,小李一毕业就转正,并且一步步高升。而随着小李的升迁,以及越来越得到领导的重视,两人的关系开始变质了。小李能力出众,又干劲十足,成功解决了好几个项目后,小李又升职了,成为了办公室的负责人,也就是孙亿的领导。这样的变化,让孙亿心中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甚至是嫉妒。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亿意外在网上得知了叠氮化钠,致使人浑身乏力,一个恶*的计划产生了。正巧,那段时间孙亿所做的实验,也会用到叠氮化钠,他每天偷带一点儿,然后下到小李的水杯里。
只是,按照孙亿的说法,他从没也*死小李的念头,因为他的初衷只是为了让小李的身体衰弱,进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因为据孙亿所说,在小李当上实验室负责人后,开始“压榨”他,将很多工作交给他,加班成了常态。为了减轻工作量,孙亿给小李下了叠氮化钠,他想的是,只要小李身体变差,那样的话,他的工作自然就会减少。
除此之外,孙亿还强调一点,他并不知道叠氮化钠含剧*。从他的了解来看,叠氮化钠只会致使人轻微的不适。再者,孙亿每一次下的剂量都是很少,并且间隔时间还很长,几乎是半月到一个月,所以在孙亿看来,这点儿剂量,不会对小李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要是按照孙亿的逻辑,似乎还真的挺说得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第一点,关于孙亿指责小李“压榨”他的事,小李并不认可,他承认他就是别人口中的工作狂,工作起来几乎是废寝忘食,可是小李并没有将自己的工作给孙亿做,他向来是安安分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
第二点,孙亿表明不了解叠氮化钠,以及下*剂量轻微的问题。这一点,法院都不认可,孙亿本人就是化学专业相关人士,不熟悉叠氮化钠根本说不通,尤其是叠氮化钠还是实验中常用化学品。再有,虽然孙亿每一次下*剂量少,但是法官调查发现,叠氮化钠这种*很难被人体代谢,反而会沉积在人体之内。而孙亿总共给小李投*,达到1.3克,这个剂量已经足以导致一名成年男性死亡。综上所述,孙亿的解释根本立不住脚,反而更像是他的狡辩。
最后,法院宣判孙亿利用专业知识谋害他人,并给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显然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所以判处孙亿有期徒刑十年。
事情的结局还是令人唏嘘的,本是前途光明的研究员,只因为嫉妒落得锒铛入狱。不过,之于小李来说,也是飞来横祸,虽然侥幸发现了自己被下*,但叠氮化钠不易被人体代谢的特质,对小李身体的影响已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