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知道孩子吃零食的坏处,但你知道吗?直接禁止吃,往往比经常吃,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更大。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不希望有一口蛀牙,不想吃到不干净又不卫生的零食,于是妈妈们禁止孩子吃,但很快会发现,这样的禁止,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有位轩轩宝宝的妈妈跟我说,每次带自己3岁的儿子出门,她总是会提心吊胆的,特别是如果有孩子拿着吃的东西的话,那么基本上,先是自己家儿子猛盯着别人孩子手里的零食,一副受到强烈诱惑的样子,一不注意,小家伙就很有可能冲到对方孩子面前,伸手抢零食。
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怎么讲道理都没用。
打骂更没效果,看儿子哭得唏里哗啦的,自己也很不好受。
我说,孩子对零食基本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何况商家又针对孩子的心理,会做得特别鲜艳,造型可爱,口味甜腻,别说孩子,很多大人都经不住诱惑。
你是不是禁止儿子吃零食呢?
这位妈妈叹口气,说:“是啊,我知道孩子老吃零食,对身体不好,所以我是绝对不给他买零食的,而且全家人谁都不能买,连爷爷奶奶都不行,就这个,我总是盯着。以前小时候还好,现在怎么越来越控制不住了。”
那就对了,你把孩子对零食的天然需求,给硬生生的压抑住了,但这种压抑现在已经快控制不住,你一定注意到了,越禁止孩子的事情,他会越上心。这也是孩子的一些行为特点。
轩轩妈妈为难的说:“那,就让他吃零食吗?我外甥才5岁,就因为吃太多糖,现在满嘴牙都蛀光了,一吃稍微硬点的东西就痛,5岁的娃,个头瘦瘦小小的,他妈妈说起给孩子吃太多零食,就很后悔。”
极端做法不可取
实际上,吃太多,和彻底禁止,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吃零食时,常有的两种极端做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60%以上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彻底禁止零食,反而会强化孩子对零食的渴求和食欲。
就算你不买,同学给的吃不吃?亲戚给的吃不吃?
同时,零食好吃、有趣,在正餐之外可以再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更多营养,只要适度,父母精心挑选,这样的零食还是可以给孩子吃的。
有数据显示,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的零食消费率,从90年代的11.2%上升到了年的56.7%,零食提供能量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
让孩子彻底不吃零食,以后孩子自己会想方设法偷买来吃,而孩子又没有辨别能力,这样做的隐患实际上还更大。
这么说起来,给孩子吃零食,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但我们需要做好两个把关。
第一个把关,要为孩子选购健康的零食。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选购零食时,可以注意这些方面:
1、学会看配料表
市面上的零食琳琅满目,我们购买时一定要看配料表,一般而言,配料表上越靠前,其含量会越高。
比如,第一个如果是糖,零食含糖量就比较高。而配料表上有一大串化合物的名称,就说明这里面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剂防腐剂,并不是太好。
选择的标准:含糖量少一些,配料表里各种添加剂越少越好。
2、看营养成分表
这里面重点看的是钠含量,和反式脂肪配含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钠摄入应不超过-mg/d,也就是每天不超过0.9-1.8g盐;2-5岁儿童钠适宜摄入量不超过mg/d,即每天不超过3g盐。
而反式脂肪,难以被代谢出体外,如果有这种成份,最好不要购买。
选择的标准:低钠食品为最佳,高钠零食会加重孩子肾脏负担;同时不要购买反式脂肪的食物。
以上两个方面,还是可以比较好的防止病从口入,减少孩子摄入过量化学物质和添加剂色素等。但是,还是无法彻底杜绝有问题儿童零食。
好在,历年来,食品安全一直为国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