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闻为什么读着那么费劲
今天国内主要媒体发布了甘肃甘南舟曲县今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截止下午六点已有127人遇难,2千多人失踪”。搜救和援助工作正在进行中。7日晚10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区强降雨,在8日凌晨1时许形成堰塞湖,县城一半已经被淹,一个村庄整体被没过,城区停电,一些房屋倒塌,部分街道上已经出现了1米多厚的淤泥。舟曲县县城位于峡谷之中,总人口达四万多人,加上周边人口数聚集起来约有五万多人。请注意,这是新闻的第二段或第二句。央视播发这条新闻的首段依然是*和国家领导人就舟曲发生的灾难做出怎样怎样的重要指示,各级部门如何如何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领导重视,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该不该?该!对不对?对!但叫人就弄不明白中国的新闻为何老是这样的。似乎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领导人就突兀地对某个事情来一通批示,感觉怪怪的,先发生灾难还是领导先批示,灾难在先还是批示在先。有点晕有点搞不懂。这和新闻学教科书上所传授的咋就不一样呢?其实,想想我们很多的新闻不都是这样么?都是先有领导批示指示再有事件本身,叫人犯糊涂,叫人搞不懂。已熟知这一套的国人遇此只能耐心等待那“领导指示”说完才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天塌了还是地陷了是发大水了还是着大火了……累不累!叫人费劲、急死人!整个是吊人胃口!再仔细回顾一下我们以往的新闻,这种事例还有很多。记忆比较多比较深刻的是国际新闻中每每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的*事冲突。几乎每次都是首先说以色列怎样怎样袭击了巴勒斯坦,造成巴勒斯坦多少多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后才说以色列是为报复日前巴勒斯坦哈马斯火箭弹对以色列某处偷袭采取的报复行动。累不累!为什么不能尊重客观事实,按事情的因果关系、次序先后述说叫人一听就明白事情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地知晓事情的顺序全过程和是非曲直呢?这样的倒叙益处何在呢?是否又是一种新闻写作的新潮流呢?是否有意练一练国人大脑的机敏程度还是什么?实在搞不懂。每次都要绕弯弯兜圈子有话不直说而且成为一种新闻定式真实令人费解。是否这又是中国的特色之一呢?有了灾难,*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人心系灾区心系灾民是我等小民的福气,当代领导人一心为国心系民生更是令国人发自心底的欣慰和感动,理应大书特书,但这种先后次序颠倒的新闻报道方式实在不可取。实在是一种对大脑的浪费。愚想,亲民的锦涛书记家宝总理也未必赞同这种“皮儿厚”的报道方式。为什么酿成这一新闻报道定式,想必看官比老吴都聪明,都能揆度和品味出八九分个中缘由来。真诚地呼吁一声,尽早改改这种费力未必多打粮食的新闻报道方式,或许改一改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呢。有关部门和方面不妨试一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