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中经常会标示“不添加”等词汇对某种配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修饰,以表达产品某些诉求,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目前,依据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指南:当使用“不添加”等词汇修饰某种配料(含食品添加剂)时,应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品配料的实际情况,即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某种物质,其原料也未使用该物质,否则可视为对消费者的误导;当GB未批准某种物质添加剂在该类食品中使用时,不应使用“不添加”该种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但在标签标示的过程中,“不添加”等词汇还是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故年7月27日,《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都提出了“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等词语都不允许出现在食品标识上。
“不添加”等词汇的不规范使用也一直困扰着企业和消费者,本次中食安信将带着我们看看邻国日本对“不添加”等词汇的要求及管理。针对“不添加”等词汇的使用,日本也发布了《“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指南》,其中针对市面上常见的标示类型作出了解释和说明。
一、“不添加”单独标示
“不添加”单独标示,缺乏指向性,消费者不清楚不添加哪些物质,只能进行猜测,故存在误导风险。
二、不规范的食品添加剂用语的使用
“不添加合成着色剂”、“化学调味料不使用”,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日本食品标示标准》等法规,食品添加剂包括化学合成和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应按照标准名称进行标注,不允许使用“天然”或类似表述,“人造”“合成”“化学”等词汇也陆续在相关标准中被删除,故使用“天然”“人造”“合成”“化学”等词汇标注食品添加剂被认为是不恰当的,故存在误导风险。
三、标示法规中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如下面的产品中未批准使用添加香料时,不应使用“不添加”该种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
四、含有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食品添加剂
当消费者想避免食用含某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时,标签上标注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与功能相同或相似的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如有没有特别说明,可能造成该产品比其他类似产品更好的假象,故存在误导风险。
例如,饭团产品中添加了甘氨酸,当使用“不添加防腐剂”时,除确保真实外,还应明确标示“使用了具有提高保质期效果的甘氨酸”。
五、含有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食品原料
标示不使用时,如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未在标签上注明,则消费者可能无法理解该功能是相关成分的功能,存在消费者不理解该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及来源,也无法理解某项功能是食品添加剂或其他成分提供的情况,故存在误导风险。
例如,白酱油产品中使用了“酵母抽提物”,当使用“不添加调味料(氨基酸等)”时,除确保真实外,还应明确标示“使用了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的酵母抽提物”。
六、健康、安全等词汇
食品添加剂已进行安全性评估,按法规要求规范使用无任何危害人类健康风险,经营者使用健康、安全等词汇无依据,且与食品添加剂无任何关联性,故存在误导风险。
例如,下述产品标示“不添加着色剂对身体好”、“不使用调味料(氨基酸等)更安全”,均存在误导风险。
七、除健康、安全等其他词汇
“不添加着色剂会更美味”,如无有效的证明性文件证明着色剂和美味的因果关系时,存在误导风险。
八、食品添加剂在未预期使用的食品上的标示
如某食品添加剂不常用于某类产品,当消费者想避免食用含某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时,会误导消费者该类产品优于其他没有标示的产品,从而造成误导。
九、食品加工助剂或残留物(无法确认的物质)在食品上的标示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示,经营者应确认产品及原料的制造或加工过程,如不基于确认结果进行标示的情况时,会造成误导风险。
十、过度强调
如可确保标示内容真实有依据时,虽无法立即判定不符合,但采用字体、大小、颜色等进行“不添加”的特别强调,因多次的强调,阻碍了消费者的辨识能力,易误导产品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造成误导风险。
例如,下述产品标示“食品添加剂不使用”、“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果汁”、“香料不添加”、“无着色”,无法辨识是不添加香料,还是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易造成误导。
中食安信希望通过对《日本“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指南》的翻译及解读,让企业及行业人员把握监管变化趋势、合规宣传产品有所帮助。
来源:中食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