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是生活必需品和常见品,它和牙刷紧密配合,成为牙齿的“清洁工”、护齿的“好帮手”、清新口气的“护理工”,每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背后,离不开牙膏的贡献。
牙膏陪伴人类有数千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多个进化阶段:
原始版——动物骨粉
雏形版——粗制青盐颗粒
改进版——细青盐或茶水
草药版——花椒粉、茴香粉或茯苓粉等
近代版——工业化生产牙粉,大规模推广
基础版——发明金属软管装牙粉
现代版——添加不同化学成分的多种牙膏产品
目前市场上牙膏让人挑花了眼,从市场细分看,覆盖老中青幼各个人群;从功效作用看,亮齿洁牙护龈防蛀清新口腔等;从来源渠道看,有多个国产品牌款和进口网红款;从价格定位看,贵的数十至上百元,便宜的几块十多块;从使用时机看,分早晚使用,等等。
其实,无论牙膏怎么更新,如何换代,它的功用离不开3条:
1、最基础的作用:清洁牙齿,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2、最受欢迎的作用:修复部分口腔问题。
3、最让人惊奇的作用:外用涂抹止痛或为社交加分。
牙膏常见成分有含氟物质、摩擦剂、发泡剂、保湿剂、增稠剂、防腐剂、水和香精及添加剂成分等,清洁的主力是摩擦剂,防蛀的主力是含氟物质,保持牙膏品质的主力是保湿剂,其它是协助作用,不同牙膏成分和添加配比衍生各种类型:
牙釉质牙膏——修护牙釉质,防蛀防敏感。
益生菌牙膏——适用于部分牙周病患者,且找不到龋齿原因。
小苏打牙膏——改善口腔环境,老年人较为合适。
美白牙膏——美白牙齿的刚需人群。
氨基酸牙膏——适用于牙龈敏感人群。
草本牙膏——加入少量中草药成分,有一定口腔保健作用。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厂家把牙膏当成一个“万能筐”,什么成分都想往里装。有的成分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的成分却引来副作用,典型的就是3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1、三氯生
一种低毒广谱抗菌剂,英文缩写为TCS,原本是用来抗菌、护牙的,在牙膏、漱口水和消毒剂里很常见。近两年,据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刊载的研究称,通过连贯动物试验、跟踪研究发现,三氯生会破坏实验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出现3个问题:
一个是可能会诱发持续性的肠炎,进而提升出现肠道息肉、肿瘤的几率。
一个是长期使用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诱发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一个是干扰内分泌水平,对妇女群体尤其不友好,容易出现甲状腺问题。
2、二氧化钛
一种增白剂,英文名为TiO2,在牙膏、化妆品、食品中不少见。年以来,法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先后发现二氧化钛的两个疑似副作用:
一个是干扰血糖,可能会引起2型糖尿病。
一个是动物试验发现,高达40%的肠道黏膜出现癌前病变。
3、苯扎氯铵
一种抗菌抑菌剂,因抗静电、防腐、抑菌作用不错得到广泛应用,用于洗发液、护发素和牙膏里,曾作为牙膏的必备成分。
美国研究发现,经过动物试验,苯扎氯铵可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出现过敏反应,即使是低剂量,也可增加诱发肠道炎症和肿瘤的风险。世卫组织把苯扎氯铵列入2B类致癌物。
三氯生、二氧化钛、苯扎氯铵虽然仅在动物试验中疑似致癌,未确定是否真的对人体有致癌作用,但作为与人体器官长期频繁接触的化学物质,还是要小心。我国要求所有的配料成分必须标注在物品包装上,购买时如果发现含有这3种成分,注意避开,家里的牙膏如果有这些成分,建议及时停用、换用。
另外,牙膏作为生活必需品,一些作用被夸大、一些隐患被掩盖,有6条注意避开:
1、用牙膏来治牙病,出现牙病需要及时到正规牙科门诊就诊,而不是迷信牙膏作用,而且还有人采取咽下牙膏的方式治病,更不可取。
2、被五花八门的牙膏功能吸引,其实牙膏主要就是洁牙、护釉、防蛀,其它功能很多是“概念版”,特别是网红牙膏,很多是智商税。
3、牙膏含氟量有要求,太少防蛀效果差,太多引起氟中毒。我国要求儿童牙膏含氟量是0.05%—0.11%,成年人是0.05%—0.14%。
4、一家几口人合用一管牙膏,每个人口腔环境不同,共用牙膏增大口腔细菌交叉传播机会,最好每个人用自己的牙膏,且儿童不要用成年人牙膏。
5、价格越高的牙膏越好越放心,其实牙膏价格高,不等于质量好,有的就可能含有致癌成分,需认真分辨。
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