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消费权益日。
作为消费者,我们没有专业的辨别能力,只能通过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来判断自己购买的东西是否安全。
安全健康教育网教你一招,只要包装上有这些字的食物,千万别买。
酱油、醋——“配制”
配制酱油,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
而氯丙醇对人体的肝、肾、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会造成一定伤害,长期食用还会有致癌性。
此外,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动物毛发配制酱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三氯丙醇,对人体危害极大。
食用配制醋短时间内身体不会感到不适,但长期食用的话,过量的冰醋酸则会对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造成刺激性反应。
早在年,国家市场监管局就发过公告:酱油生产不得使用原料配制。
赶紧看看你家里的醋和酱油,是否有“配制”这两个字,如果有,赶紧丢掉!
牛奶——“调味乳”
牛奶,有的人喜欢自己泡,也有的喜欢鲜奶,但更多人喜欢喝超市卖的“草莓味奶”、“巧克力味奶”、“早餐奶”。
其实,“草莓味奶”、“巧克力味奶”、“早餐奶”都不算真正的牛奶,属于“调味乳”。
据国家标准规定,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必须在2.9%以上,而这些“调味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2.3%左右。
所以,牛奶一定要买纯牛奶或鲜奶,才更有营养价值。
酸奶——“风味”
酸奶和牛奶一样,也有真假之分,带有“风味”两个字的酸奶,往往不是真的,如:“酸酸乳”、“乳酸菌饮料”等。
风味发酵乳的蛋白质含量比原味酸奶低,但糖和脂肪的含量比酸奶要高一些。
从营养价值比较:
酸乳/发酵乳>风味酸奶>乳酸菌饮料
如果酸奶上写的是“发酵乳”、“酸酸乳”、“酸奶”、“酸牛乳”等,一般就是酸奶。
但要是写着“风味发酵乳”、“乳酸菌饮料”,那就要慎选了!
挂面——看清钠含量
在买挂面时,配料表里的钠含量很重要。
为提高面条的筋度和易于保存,挂面生产时会加入食盐(氯化钠)。
也就是说,煮面条的时候,即使一勺盐都不放,你也在摄入盐分,再放点调料,就很容易食盐摄入量超标。
钠摄入过量会增加高血压、骨质疏松风险,还会加重心脏、肾脏、心血管等器官的负担。
因此,最好选择无钠挂面(钠含量0%)或者低钠挂面(钠元素含量在毫克/克以下)。
挑选食物时还要注意这三点
1、营养价值
如果你无法辨别营养成分,最好是看配料表。
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含量越高,所以,尽量选择天然原材料靠前的。
2、少添加剂
不少添加剂现在的名字十分隐秘,导致很难辨别。下面这些名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甜味剂:带有“糖”“蜜”“甜”字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带“颜色”字眼的,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等。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字眼等。
增稠剂:带“胶”字眼的,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明胶等。
3、小心套路
很多商家会玩文字游戏,知道大家不喜欢高糖食品,就宣称自己的是“无蔗糖”。
但无蔗糖并不代表不含糖,其中还有可能含有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果葡糖浆等。
转发此文,提醒更多人为了健康,购买食物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