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大要点知艾防艾
TUhjnbcbe - 2025/1/19 17:37:00
长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s://m.39.net/pf/a_4992915.html

「本文来源:晋中晚报」

医院传染科陈艳林

作者简介:陈艳林,女,主治医师,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工作十余年,先后在太原四院、医院进修学习,对常见传染病、多发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肺结核”“布氏杆菌病”“病毒性肝炎”重症、危重症救治方面有扎实的实践经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两次参加一线救治工作。

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意在说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集中力量,破解防治工作难题,控制艾滋病流行。因此,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积极预防艾滋病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艾滋病?

由于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而出现相关一系列临床综合病症,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

二、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多久发展为艾滋病?

艾滋病潜伏期长,一般从艾滋病感染到发展为艾滋病的时间平均为5至8年,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部分无症状生存达20至25年。中国男同性性行为传播中以HIV-1AE亚型为主,平均3.7年。

三、什么人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患者及无症状HIV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其血液、体液(包括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液、肠道液、乳汁及伤口渗出液)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

四、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1、性接触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同性、异性或双性性接触均可致HIV感染,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异性传播约占70%。国家检测数据显示,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每人中约有8人感染艾滋病,具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2、血液传播。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或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这种微量血传播方式更不可低估。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口腔科治疗、产科接生器械、针灸、手术器械,以及未彻底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均能通过血液途径传播HIV;日常生活中共用血液污染的物品,如剃须刀、修脚刀、文身、穿耳眼等美容、理发工具。

3、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生产时产妇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等可通过新生儿体表的细微伤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乳汁中含有大量病毒,哺乳期间可能使婴儿感染。

五、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传染艾滋病病毒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使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六、日常生活中怎么预防HIV感染?

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必须使用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粘膜的日常生活用品;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贩毒,远离毒品,提高对新型“换装”毒品的辨识力,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尤其是在酒吧、KTV等。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伤口,如清理他人血液或处理他人伤口时,应戴乳胶手套或用遮盖物品(如干净的手绢、一厚叠纸巾等)来保护皮肤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入侵;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七、什么是HIV感染检测“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从HIV感染人体到能从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出感染标志物之前的时期。现在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是感染后的2至4周、2周和1周左右。

八、哪些情况需要主动检测?

有夫妻以外的性生活者、同性恋者、多个性伴者;与HIV阳性者发生性行为者;性病患者,患性病会大大增加艾滋病的传播机会;结核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易合并结核病,70%的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因此结核病患者应进行艾滋病检测;共用针具或注射器、静脉吸毒者;年以前曾献血、献血浆者;在非正规医疗机构拔牙、文身等;感染者的配偶、子女、性伙伴。

九、一旦发生HIV暴露后怎么办?

HIV暴露分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具有感染HIV的危险)和非职业暴露(与HIV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包括男同性性行为或男女性行为或与静脉药物依赖者共用过针有感染HIV的风险)。

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主要有: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冲洗被污染局部;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一旦发生HIV暴露后立即、4周、8周、12周及6个月后检测HIV抗体。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并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尽可能在发生HIV暴露后2小时内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然而,即使暴露时间超过24小时,亦建议预防性用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如经常发生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建议每年至少2次,及时了解感染状态;不了解性伴侣是否有艾滋病感染的情况下,双方都应进行艾滋病检测。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艾滋病尿液自检试剂,可进行自我检测,如自我检测结果呈阳性,须到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进行确证,并接受咨询和后续治疗服务。

十、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也无疫苗预防,但艾滋病是可以治疗的。现阶段主要通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最大限度、持续性抑制病毒复制,来减缓HIV感染向AIDS发展的可能,减少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大大延长艾滋病感染者的寿命。

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向“零”艾滋迈进共同努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大要点知艾防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