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张弛记者何丽娜
“医生,我们又来了……”闻声望去,原来是父母抱着小英(化名)又医院儿科病房,和医生们打招呼了。
其实,今年2岁多的小英(化名)年初刚因肺炎住院,时隔不到10个月,孩子再次因同样问题入院。
“女儿每医院跑,不是支气管肺炎,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时间一长,小英妈妈久病成医,家中备了不少药品,只要一不舒服就先吃药,有时效果不错,可这次无论怎么都压不下去,医院报道。
女儿营养不良
竟是爸爸偷“喂”出来的毛病
儿科金海丽主任医师为小英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询问相关病史,除肺炎之外,还有营养不良。
测量发现,小英身高88cm,体重却只有9kg,而按照她2岁3个月的年龄,正常体重应要达到12-13kg——也就是说,小英的体重远远低于正常值。
“肺炎需积极治疗,但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不尽快改善这种情况,恐怕出院后还是很容易感染生病。”在小英肺炎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金医生邀请营养膳食科副科长章红英来为家长进行喂养指导。
一番了解后,章红英对小英食欲时好时坏的情况心存疑惑:你们平时给孩子吃零食吗?
“我们从来不吃零食。”小英妈妈斩钉截铁地回答,此时,身边的爸爸却小声冒出一句:“吃的,你不在的时候她经常吃……”
这下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妈妈不在家时,爸爸为了省事儿,就常给小英吃自己买来的零食,薯片、蛋糕、饮料,直到两人吃饱为止,这成了父女二人的“小秘密”。
起初,小英爸爸还有所顾虑,但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也没当回事,完全没注意女儿生长发育上的细微变化。而小英妈妈一直被蒙在鼓里,每当吃饭时,孩子没挖两口就说吃不下了,“只以为是胃口不好。”
目前,小英爸爸体重已超标,而女儿却被诊断出营养不良。医生趁机“教育”家长:戒掉零食,多花心思在正餐上。
给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投食
父母要注意这些事
医生介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蛋白质及营养素的需求量大,除了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不良、先天不足等情况外,临床上还会遇到因喂养不当和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儿童营养不良,如母乳不充足、添加辅食不科学、频繁更换奶粉品牌等。
部分年轻父母缺乏养娃经验,日常饮食过于单一,造成营养失衡,致使孩子常常模仿家长吃零食,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
而过分宠溺孩子,例如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超过一岁还在喝夜奶,跟着大人吃夜宵等,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
针对部分年轻家长不会做饭这类问题,金海丽医生建议大家学习几个简单的食谱秘籍:注意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平衡搭配即可。
孩子饮食无需过于复杂的加工,也不需要添加过多的调味料,保证食材的绿色新鲜、原滋原味、孩子易于消化吸收为主。
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家长可以在孩子饮食上增加一些形状、色彩的变化和趣味性,亦或是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会让他们对吃饭有更大的热情。
此外,家长应多给孩子补充海产品、肉类、奶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在饮食中适当补充豆类、蛋黄、猪肝、核桃仁、奶制品、土豆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而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孩子牛奶过敏,可以用其它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替代;若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可以用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替代;不吃动物肝脏,则可以用五谷杂粮替代等等。
孩子胃口小,食欲不振,肚子胀疼,大便酸臭或便秘,发热不退,夜间哭闹,磨牙,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有口气,精神萎靡等情况,要警惕是不用由于积食引起,可试试刺四缝治疗,配合消食、健脾、推拿等中医调理,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