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速冻、生鲜企业均挤入预制菜赛道,其中,后者擅长的冷链运输成为冷冻预制菜类别的底层优势。
但各家依然难逃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一模一样的商品图片、单份30元的定价门槛、一人食或家庭配餐的场景区分,以及对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褒贬,都成为当前预制菜案暗自较劲的领域。
预制菜成第二曲线,餐企、速冻、生鲜品牌纷纷入场
近日,财经网产经从某招聘平台注意到,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的新创业项目“趣巴渝”,正开始招聘预制菜和到家餐食的产品/渠道总监和产品开发专家。其在职位介绍中明确提到需要候选人开发预包装食品,或有多年到家餐食/预制菜开发采销经验,并熟悉区域类餐食原材料产地与OEM资源。
财经网产经在趣巴渝北京某试营业店铺看到,菜单以川式面条和各类小食为主。虽面条现煮,但部分配料为预先用真空包装好的产品,待后厨再加工。
图片来源:财经网产经摄/截图
餐饮企业向预制菜延伸的动向并不稀奇。包括霸蛮、和府捞面在内的餐饮品牌都已经推出自己的预包装菜品。
其中,同样是做酸菜鱼,太二走的是自热速食小火锅+常温酸菜包路线,并无冷冻鱼片销售。渝是乎则开售需冷链运输的酸菜鱼套装。而后者所涉及的冷链预制菜赛道,目前的入场者还包括安井、正大为首的速冻/综合食品企业,国联水产为代表的冷鲜企业、以及麦子妈等初创预制菜垂直品牌。
“冻品先生的菜肴制品收入高速增长,成为安井的第二增长曲线。”天风证券的一份点评安井食品的研报,曾作出如此判断。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向财经网产经提到,预制菜的高速扩容,有此前疫情时期,用户被动式消费的原因。
财经网产经注意到,作为川菜里口味偏麻辣有一定成瘾性的菜品,酸菜鱼预制菜当前的主流形态是整体克左右的套装,当中鱼肉约克。套装单份价格在30元上下浮动,比照外卖平台的大众酸菜鱼套餐单份多在25-40元范围内,“两者在事实上有一定替代属性。”朱丹蓬分析道。
食用场景、主料类别、添加剂分量未定,预制菜差异化落点不明
而以酸菜鱼为代表的预制菜内部竞争的维度看,一人食和家庭配餐不同场景的划分、套装和只卖鱼肉的划分、黑鱼还是巴沙鱼、罗非鱼的肉质划分,以及是否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的划分,都是各家差异化竞争的落点。
例如,新创品牌麦子妈推出了2-3人食的酸菜鱼,克套装里,鱼片增加至克,其他配料也有不同程度的加重。而最终成交价一度仅为37.3元,略高于主流的克鱼肉装菜品30元以下的成交价。
以走一人食场景的品牌对比,叮小菜和正大的酸菜鱼套装,黑鱼和酸菜均分别是克和克,成交价也都在29.9元左右。御鲜锋的黑鱼克,酸菜包略重为克,成交价在29.6元。冻品先生同样黑鱼克,日常成交价33元,直播间优惠则为26.3元左右。祥泰丰黑鱼克,但酸菜包仅克,成交价降至23元。
产品构成不同对客单价影响显著。部分只单卖鱼肉的冷鲜品牌,价格可能仅为套装一半。
财经网产经发现,缤鲜和鲜驰两家海鲜为主的品牌,在线上店铺突出强调自己全国多地冷仓的冷链优势。所销售的克黑鱼“免洗免浆,开袋即煮”,单价分别仅为14.9/13元。不过,两家品牌在某电商平台的酸菜鱼商品详情页内,实际使用了三张一模一样的介绍图文。而其店铺客服则直言,两家品牌没有关联。
同质化竞争风渐起,差异化定位多围绕鱼肉和添加剂做文章。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御鲜锋在宣传中称自己“精选鲜活黑鱼,不使用罗非鱼、巴沙鱼等口感不佳的且易碎的鱼类制作。”而国联水产30.7元/盒的酸菜鱼则使用罗非鱼(克)为主料。沃成极鲜26.7元/盒的酸菜鱼套装也以巴沙鱼(克)为主料。且黑鱼本身并不在酸菜鱼“鄙视链”的顶端。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