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千面略懂先生的《行为心理学99讲》课堂!
行为是折射心理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观照自己,实现与自己的和谐相处,也可以洞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行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一门科学,更是教会我们如何进行自我行为解析、自我心理调适,并透过行为更加了解他人的一门学问。
本课程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进行深度的心理解析,教会大家看清自己,了解别人,看透生活的真相。
今天是很重要的一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敬请欣赏。
人的性格往往能够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上。从一个人的吃饭习惯,也能够管中窥豹,看到他性格的一些特点。
比如美国行为学家朱利特早在六年前就总结规律认为:吃饭细嚼慢咽的人比吃饭速度很快的人更有恒心;把食物混在一起吃的人比一口只吃一种食材的人要更加随和、外向,但相对而言有的时候会分不清主次,不够专注。
除此之外,近年来,关于吃饭习惯跟人性格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新的研究带给大家启发:
01经常吃腌肉的人,更容易性格狂躁
美国有精神病学博士通过对因躁狂而住院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住院前他们吃腌肉的时间要比没有精神障碍的人多出三倍以上。
腌肉里面常常含有一种叫做硝酸盐的防腐剂。研究人员将吃正常食物和吃了含硝酸盐牛肉干的老鼠比较发现,吃了硝酸盐牛肉干的老鼠在短短几周内就表现得睡眠不规律和过度兴奋。
如果经常吃腌肉或其它含硝酸盐成分多的食物,似乎比较难以避免性格倾向于变得狂躁。
我所认识的熟人中,有几位是因为学习养生知识,减少吃腌肉次数的人,结果发现他们的性格也比以前更加平稳,更少急躁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食物除了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喜欢吃腌肉的朋友,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多多接触健康新鲜的食物。除了吃新鲜非腌制的肉类,也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
澳大利亚通过调查多名年龄在25岁到91岁之间人的饮食习惯,发现每天至少吃四百多克水果和蔬菜的人,要比每天吃少于两百多克水果和蔬菜的人,压力水平低10%。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三十年的研究,还提出一种饮食建议叫“5-a-day”,也就是两份水果+三份蔬菜,每份80克左右。
不仅对某类食物的喜好能反映一部分性格特点,对食物味道的偏好似乎也能反映一部分性格特点。
剩余60%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