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2月15日)下午的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疫情发生后,科研攻关组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聚焦到了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少数几个药品上。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报道。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为它是一个上市药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累计入组患者超过例。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达到70例,这里包括对照组,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第3到4天,用药组的病毒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伦地西韦,也就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瑞德西韦,这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该药在美国也实现了对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疗。目前,我们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我们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及时将这些成果推荐给临床救治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