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张梅(化名)因高烧不退,
医院抢救,
折腾了一个多月,
最后“捡回了老命”。
一开始,只是有感冒症状,
高烧不退,没有精神,
没想到一周后,竟然呼吸困难,
原来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张梅后来才知道,
如果当初接种肺炎疫苗,
就不会经历这次危机。
《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中也提到,
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失能的必要手段。
关于打疫苗的认知误区1
误区一:成年人不用打
错误观点:接种疫苗是儿童的专利,长大后就不需要打疫苗了。
其实目前可供成人接种的疫苗有十多种,特别是哮喘、心脏病、肺部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老年人,一旦感染流感病*或肺炎球菌,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就非常重要。
2
误区二:打疫苗不安全
错误观点:接种疫苗存在排斥等不良反应,打疫苗有风险、不安全。
疫苗对于人体是异物,由于个体差异,有少数人会有不良反应。但安全是相对的,疫苗益大于弊,疫苗能保护人们免于患一些疾病,不打疫苗会有更多的疾病、残疾和死亡发生。并且国内的疫苗都有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不用过于担心。
3
误区三:二类疫苗不必打
错误观点:第二类疫苗是自费且自愿接种,没必要接种。
第二类疫苗是对第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肺炎等,患病后会对个人健康和经济负担造成很大危害。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第二类疫苗非打不可。
4
误区四:身体健康不用打
错误观点:只要自己身体健康,讲卫生、多运动、勤洗手,就能远离传染病,不需要接种疫苗。
因为一些个人观点不接种疫苗,有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危害。接种率下降,人群中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易感人群会迅速累积,可使传染病得以迅速传播,一些已不常见的疾病可能重新流行。
中老年人要打哪些疫苗?1、流感疫苗老年人因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常因流感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防止流感及相关并发症。因流感病*易于变异,每年流感疫苗所用的*株都是新的,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
适用人群: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示对于下列有流感易感性的高危险人群尤其重要,如:≥65岁以上的人群;养老院中的长期居住者;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如有心脏病、糖尿病、哮喘、肺部疾病和HIV的人群。老年人的照料者也要注射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的传播。
接种剂量及时间:流感疫苗每人接种1针;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
2、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球菌感染是世界范围内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且死亡率高。
适用人群:
●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50岁以上(含50岁)人群的常规接种;
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慢性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或糖尿病的个体;
患酒精中*、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及脑脊液漏的个体;
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个体(包括镰状细胞病和脾切除);
生活于特定环境或社会环境的个体(包括阿拉斯加土著和某些美国印第安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HIV感染者、白血病、淋巴瘤、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一般恶性肿瘤、慢性肾衰或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性化疗(包括皮质激素类)的患者;以及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见免疫程序和剂量,接种时间)。
接种剂量及时间:1年四季都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特别是流感高发的时候;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1针。必要时,可在一次注射后第6年再注射一次。
3、带状疱疹疫苗根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估计,我国60岁以上患者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5%,70岁以上的发生率为75%。这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一种出现在身体单侧并伴随疼痛、瘙痒的皮疹,一般持续两到四周。
适用人群:≥50岁以上的人群
接种剂量及时间:这种疫苗需要肌肉注射两次(间隔2-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红、肿胀,以及肌痛、疲乏、头疼、发热和胃肠道症状等。
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①受种者为流感、肺炎疫苗说明书明确认定的禁忌对象;
②受种者在流感、肺炎疫苗接种当天出现发热、急性感染或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
③受种者在5年内已接种过肺炎疫苗的,不再接种肺炎疫苗。
您的在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