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是维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不少爸爸妈妈已经知道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但仍然经常出现接种前后因护理不当导致宝宝生病,甚至漏打、错打疫苗的现象。有的爸爸妈妈甚至错误地认为收费的二类疫苗一概可以不打。这些做法,反映出一些爸爸妈妈对宝宝的免疫接种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免疫接种是把疫苗通过不同方法接种在宝宝身体内,使宝宝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和抵抗某些特定疾病。例如,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等。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计划内和计划外疫苗。给宝宝接种的疫苗分为计划内疫苗和计划外疫苗两大类。计划内疫苗,也称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的必须接种的疫苗,可以免费接种。如果爸爸妈妈漏了接种计划内疫苗,宝宝将来上幼儿园、上学都会受到影响。
接种计划内疫苗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免疫,即在宝宝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宝宝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进行复种,以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计划内疫苗有8种,分别是: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百白破三联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风腮疫苗(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肝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计划外疫苗也称二类疫苗,是自费接种疫苗。有的爸爸妈妈觉得计划外疫苗完全没必要接种,这是不妥当的。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地区差异及家庭经济状况决定是否接种。如果选择接种计划外疫苗,应在不影响接种计划内疫苗的情况下进行。
计划外疫苗种类较多,主要有:轮状病*疫苗(预防轮状病*腹泻)、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中耳炎、肺炎、脑膜炎)、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肺炎球菌疫苗(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中耳炎、肺炎、脑膜炎)、季节流感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等。
其实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两者从安全性、接种效果、质量上没有差别。只是预防的传染病的种类不同,二类疫苗也都是为了预防患病率高、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疾病的。因此,爸爸妈妈们切不可忽视二类疫苗的接种。
供稿:韩竹筠审核:曹 野-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