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石油观察家马晓霖张林沙特遇袭油价
TUhjnbcbe - 2021/4/11 16:29:00

马晓霖张林

据报道,3月7日沙特石油设施遭到无人机和弹道导弹袭击,国际油价随之飙升,盘中突破每桶70美元,创疫情爆发以来新高。其实,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已呈持续上涨趋势,年初以来涨幅已逾25%。2月底,国际油价刚刚跨越每桶60美元高位,分析师们纷纷预测,油价或有望达到每桶70至80美元,甚至有乐观预期油价返回美元就在不久的将来。始料未及的是,仅2周时间,油价一路飙涨突破70美元竟来得如此之快,难道低迷数年的低油价真的探底回弹,此前很多专家预测的高油价一去不返,现在反转为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

疫苗研发运用有突破引发经济向好预期

年底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连续下降,各国陆续宣布启动新冠病*疫苗接种计划,人们一批又一批加入疫苗接种大*,新冠肺炎引发的噩梦和恐慌正在逐渐消散。多国意图刺激在疫情中遭受重创的旅游业,助力重启经济。

疫苗的逐步成功研发和广泛临床使用也许标志着这一场全球性生死浩劫开始见光向好,也标志着世界经济复苏有迹可循,而经济复苏将必然激发旺盛的能源需求,带动油价“起飞”。路透社援引澳新银行研究公司的话说:“一旦疫苗被广泛应用,在各国财*及货币刺激下,世界经济将会加速复苏。”惠誉评级甚至因为疫苗研用的正面消息,上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3%,超过此前预测的5.2%。

加之,由于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中国年前两个月外贸数据亮眼,且原油需求同比增长5.71%,令市场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得到强化。

欧佩克积极减产美国供需双吃紧

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油价走势将更多地由供给端主导。

石油市场低迷期间,欧佩克成员国基本保持一致,积极执行着“石油工业史上最长的一次产量调整”,以缓解新冠疫情对石油市场造成的冲击,沙特甚至自愿额外削减每日万桶,力图引导石油市场和全球经济走上可持续复苏的道路,为油价上行提供动能。

本月4日,“欧佩克+”召开例行部长级会议并发布公告称,与会产油国原则同意将3月的产量水平延续到4月,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由于调节季节性需求小幅增产外,其他参与这一价格调控机制的产油国均维持当下减产规模,继续控制石油供应。这一决定震动市场,导致油价当日飙升5%。多家投行纷纷上调油价预期,高盛在报告中将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布伦特油价预测分别上调5美元而至75美元/桶和80美元/每桶。

除了“欧佩克+”成员外,“局外”产油国的产量也未有较大增长。美国方面,低油价对页岩油等高成本生产商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产业上游削减资本支出近30%,加之页岩油生产商债务到期、融资环境变差,上年度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下降75%,因此近半年内原油产量相对稳定,维持在-1万桶/日之间,没有随着油价上扬而实现报复性增产,也为油价走强提供了支撑。近期美国多州遭遇极寒天气,能源大州得克萨斯州油气生产、加工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市场供给端雪上加霜。

中东地缘能源联动大国干预发酵

2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下令向在叙利亚的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发动空袭,随后,拜登在答媒体问时警告伊朗“小心点”。这是拜登新*府发动的首次*事行动,也对油价继续攀升提供了风险预警。

特朗普*府在自年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实施“史上最严”制裁后,伊朗原油日产量几乎减少一半而至万桶,日出口量由万桶降至13.3万桶。拜登在竞选时曾表示希望美国重新加入伊核协议,其时便有乐观分析称拜登上台后,美国可能将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府喉舌伊朗通讯社援引能源部长赞加内的话说,如果美国放松能源制裁,德黑兰计划从伊朗新历年起,将原油和凝析油日产量增至万桶,日出口量增至万桶。伊朗总统鲁哈尼也表示,伊朗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根据当前产能,为生产和出口石油准备好资源和石油工业设备”。

然而,拜登*府“首秀”空袭叙利亚,敲山震虎直指伊朗,降低了美伊关系缓和的预期。而且,疫情肆虐之下,也有人质疑美国在原油需求低迷时允许伊朗增加出口的可能性。全球最大独立原油交易商维多集团驻亚洲主管在接受海湾地区知名战略研究交流机构采访时表示:“我对伊朗将大幅提高原油产量和出口的观点不以为然。放松制裁并不是美国首要事项,除非石油供需基本面变得很紧张,以至于市场呼吁增产,到那时才是放松制裁的适当时机。”

因此,由于中东地缘与能源联动引发的石油供给端收紧,也成为油价持续上涨的要素之一。

沙特再遇袭油价飙升突破70美元

本月7日晚,也门胡塞武装对沙特发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以报复当天上午沙特主导的联*空袭其在首都萨那的目标。受袭的宰赫兰也是沙特石油重镇,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总部就设于此,数千名沙特阿美员工和家属也居住在这座城市。而遭遇袭击的拉斯坦努拉港是世界最大油港之一,对沙特石油出口至关重要,因为沙特东部产油区生产的原油及其产品多数在这一港口短暂储存后装船运往国外。沙特是世界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关键大国,其石油主产区遭遇武装袭击,必然引发国际原油市场恐慌情绪,进而推动油价突破每桶70美元。

所幸这次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对石油生产造成实质破坏。但沙特国防部声明表示,“这样的破坏行为并非仅是针对沙特,也破坏了世界能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进而将目标对准全球经济。”声明强调称,沙特将采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确保能源供应和原油出口的稳定,同时保障波斯湾海上贸易航道的安全。

自从进入年,胡塞武装和也门联合*府的*事对峙就在不断升级,与沙特等国的外来干涉也时断时续。这种暂时无望看到和解的冲突,必然使国际石油市场的脆弱神经时紧时松,价格上下折腾。

当前国际油价已基本站稳60美元,反复向70美元张望,化石能源行业似有望成为经济复苏的领头羊。但一方面,依照欧佩克以往的行为习惯,油价下跌时,该组织的决策通常会滞后于市场变化,而在油价上涨时就更是如此,因此仍存在对其即将提高产量的预期。另一方面,有专家分析,近年沙特石油设施多次遇袭,特别是在年9月大规模袭击后,原油市场风险韧性上升,加之此次袭击沙特造成的损失十分有限,市场经过缓冲后,油价向上波动将是有限和难以维持的。

从总趋势看,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尖锐地摆在人类面前,全球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环保行列,大力倡导的绿色能源必然会对原油等化石能源的长期前景带来冲击。拜登本人就是“绿色能源”的忠实拥趸。信义信托国际投资组合经理科恩表示:“对于一个可能处于长期下滑的行业,人们总是很难极度乐观,而传统的化石燃料行业很可能处于长期下滑。”

(马晓霖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张林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马晓霖,张林)

来源:环地中海研究

石油观察于年首次举办中国能源周以来,以专业、精准的行业主题聚焦,广泛的行业人脉资源,全面的行业资源服务范围,吸引着越来越多行业人士参与其中。

中国能源周--放眼当下全球*治经济和能源环境,来把脉中国能源发展的路径和发展前景。全力打造中国顶尖能源盛会。中国能源周是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大会,致力于创办中国自己的能源周,立足中国,辐射亚太,并逐步影响全球。

会议的主题内容包括:全球经济、地缘*治、宏观经济与*策、能源转型、能源改革与发展、能源投资、一带一路、中美俄关系、天然气市场、原油市场、新能源、燃料油、技术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策、财税*策等。

中国能源周采取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组织形式,各种专业主题会场独立并行,专业研究深入,业务探讨范围广泛,是中国范围内最为综合、专业的能源盛会。

愿景:发出中国能源行业影响世界的声音

准则:把握机遇,共享未来

了解更多信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油观察家马晓霖张林沙特遇袭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