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治疗介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实验室暴露感染,西安一检验师确诊新冠肺炎
TUhjnbcbe - 2021/5/23 16:38:00

核酸检测过程中,检验师面临感染的风险。

时隔31天,中国大陆地区又出现了一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患者。

据陕西省卫健委消息,3月18日凌晨,西安市报告1例封闭隔离病区本土新冠确诊病例,患者医院封闭隔离病区检验师,主要负责隔离病区内患者的核酸采集、实验室检验工作。

流调信息显示,3月3日刘某核酸检测阴性,次日进入隔离封闭病区开展相关工作,一直处于隔离封闭状态,与外界没有接触。3月11日例行核酸检测阴性。直至3月16日,刘某每日监测体温均正常。

3月17日上午,刘某开始出现头痛,体温37.9℃,胸部CT异常,核酸检测结果为可疑。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复核,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可疑。工作人员随即再次采样,标本送至省、市疾控中心复检,结果均为阳性。

省市联合专家组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研判刘某系在隔离封闭病区内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作为“距离病*最近的人”,检验人员日常工作存在哪些风险?

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曾树林曾对“武汉发布”记者介绍,医务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后,会将采样用的拭子放入样本采集管,与管内液体混合形成病*保存液。检测人员从每个管内抽取微升液体样本,放入核酸提取试剂盒,再将试剂盒放入核酸提取仪,仪器能从试剂盒中提取出新冠病*核酸。

半小时后,检测人员再将试剂盒取出,加5微升提取的核酸进行基因扩增,以达到可以检测出的数值,这个过程约2小时。

据悉,检验师从样本接收登记、实验环境准备、个人防护准备,到标本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直至最后废弃物处理等步骤,流程完毕需要4到6个小时。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检验人员还需要再次重复操作,进行复核。

为了能更规范安全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年1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对采样以及实验室检测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手册规定,采样人员必须佩戴N95及以上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乳胶手套、防水靴套;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需戴双层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消*或更换手套。

检测实验室则应当设置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和产物分析区3个完全独立,不能有空气直接相通的区域。

检测前,检测人员应在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和隔离衣等,并对桌面、台面及地面进行消*。转运至实验室的标本转运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实验室每次检测完毕后,可采用紫外灯进行紫外照射2小时以上,必要时可采用核酸清除剂等试剂清除实验室残留核酸。

即便如此,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稍有不慎,检验师依旧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

核酸检测前的提取环节是整个检测最关键和最危险的一步。如果开盖的过程动作过猛、过大,很有可能造成气溶胶分散。

医院检验科*支部书记胡汉宁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样本中有病*,那么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可能会有新冠病*存在的风险,门把手、电脑鼠标、电脑键盘、实验操作时经常接触的部位都可能是病*附着处。防护物品的穿、戴、脱不规范,洗手不规范、实验室消杀不彻底等都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

另据“西安发布”消息,自抗击疫情以来,刘某已3次进入隔离病区工作,每次连续工作21天,本次为第4次进入隔离病区。

目前,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医院工作人员及家属、就诊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截至今日8时,已检测人,全部为阴性。

来源:医学界

作者:凌骏

审稿: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往期精彩回顾

那些疫情中感染的医生护士们,现在怎样了?

全球疫情已到拐点?下一季、明后年、未来,新冠会如何

青岛疫情原因直指CT室,当地已发生三起“新冠”院感事件……

点击“阅读原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验室暴露感染,西安一检验师确诊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