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关闭人员密集型机构、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等一系列措施阻止疫情扩散。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也被迫关闭,儿童青少年不仅正常的线下学习中断,此前由学校提供的非学业支持也同样缺失,正常的同伴交往受阻,家长的教养行为也可能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而受到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疫情的爆发和持续改变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威胁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前的研究表明,大规模灾难和经济衰退会导致心理疾病的风险增加,疫病大流行同样可以导致心理问题,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尤甚,因为大多数精神障碍始于儿童时期。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境外输入压力始终居高不下,国内小范围感染偶有发生,局部暴发的危机依然存在,同时也有研究者认为新冠病*与人类共存几成定局。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熟悉的生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可能长期存在,那么儿童青少年需要怎样发展才能适应必须遵守防疫规定,又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呢?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并在这一形势下正常发展,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让人很难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即心理保护性资源,个体内在的潜能此时变得尤为重要。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自身的潜能、美德、积极情绪等对个体发展的意义,通过使用预防性心理保健战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研究者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提出了积极发展的概念,认为当儿童青少年获得积极发展后,能对自己、家庭、社区及人类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大大降低出现问题行为和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将从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概念出发探讨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内容,以及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视角促进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2
积极发展的核心观点
积极发展是近年来被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领域广泛接纳的理论取向。积极发展观认为儿童青少年具备主动、积极发展的潜力,他们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以自己的主体经验建构对世界的认知,以自己的主体能力与世界发生互动,他们不只是顺应所在的情境,而且也在同化、改变着周围的环境。从积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