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锋,崔恩海
单位:医院医院湖州市呼吸病研究所
本例为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轻度升高,入院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如何锁定病原体?治疗方案如何制订?是否联合激素治疗?这一病例又将为我们提供哪些临床经验?一起来看。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其导致的肺部感染通常是轻症的,部分呈自限性。如果发生于特定人群,特别是起始抗生素治疗不当,容易发生重症感染。现报道1例成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讨论。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1岁,办公室工作。因“咳嗽伴发热2周”于年12月21日入住我院综合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服缬沙坦片80mg/d。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少量*白黏痰。伴发热,最高体温39.2℃,有畏寒。活动后感胸闷。无胸痛,无咯血,胃纳减退。外院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阿米卡星针及利巴韦林针”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下降,但咳嗽及胸闷呈加重趋势,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弥漫性病变”,门诊拟“肺部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
T36.8℃,P98次/min,R24次/min,BP/84mmHg,神清,自主体位。口唇无发绀,颈软,气管位置居中,三凹征阴性。甲状腺未及肿大,浅表淋巴结未及。成人胸,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肿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入院时辅助检查
我院年12月21日胸部CT平扫: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渗出灶,建议复查(图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L,超敏C反应蛋白21.6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2%。
图1胸部CT平扫:两肺弥漫性斑片状渗出灶,建议复查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辅以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患者入院后出现胸闷、气促逐渐加重。12月21日19时急诊血气分析:pH7.,SaO.1%,PaCO.0mmHg,PaO.2mmHg;D-二聚体0.79mg/L;急诊B型钠尿肽、急诊肌钙蛋白I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Ⅰ型呼吸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家属沟通后于12月22日转入RICU进一步治疗。入住RICU后查血降钙素原0.03ng/ml。白细胞计数14.2×/L,超敏C反应蛋白5.9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8%。予鼻导管吸氧(5L/min,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0%~93%),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予甲基强的龙40mg/d等治疗。12月23日血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复查血气分析示pH7.,PaO.1mmHg,PaCO.2mmHg。在密切监护下于12月25日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双侧各段管腔通畅,黏膜充血,多量脓性分泌物,以右下基底段明显。治疗6天后患者氧合逐渐改善。12月28日血气分析示pH7.,PaOmmHg,PaCO.6mmHg,予转至普通病房,并调整药物为单用莫西沙星抗感染,停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患者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病原学PCR回报肺炎支原体阳性。年12月29日冷凝集素试验>1∶,血支原体抗体(IgM)阳性;诊断“支原体肺炎”明确,遂继续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年1月2日复查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弥漫感染性病变,较前有吸收(图2),于1月3日出院。1月23日门诊复查冷凝集素试验仍为>1∶,胸部CT示两肺渗出基本吸收(图3)。图2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弥漫感染性病变,较前有吸收
图3胸部CT示两肺渗出基本吸收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率较高,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如何才能快速有效诊断?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是由哪些原因导致?重症MPP的死亡率很高,当患者出现哪些表现时,临床医生需提高警惕?这是一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成人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轻度升高,入院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血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冷凝集试验显著升高、肺泡灌洗液支原体PCR阳性,MPP诊断明确。本例患者存在呼吸窘迫,胸部CT迅速呈多肺叶浸润影,动脉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符合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